一降温就少不了吃点热乎乎的东西暖暖身子但是食物真的是趁热吃就好?冬季又该如何注意饮食安全呢?冬天食物就要“趁热吃”?有些小伙伴一到冬季就喜欢喜欢喝热茶、热汤,但吃太烫的食物会增加患食管癌的发生风险。人体口腔和食管表面黏膜的温度一般为36.5~37.2摄氏度,建议饮用水的适宜温度是10~40摄氏度。像我们冬季最爱的火锅底汤的温度可达120摄氏度,刚沏的热茶温度在80~90摄氏度,刚出锅饺子、面条的温度是70~80摄氏度。所以刚从热汤汁中捞出来的食物,最好等3~5分钟后再食用。喝水之前可以用手感觉一下水杯的温度,感觉微微发热而不烫手时,比较适合饮用。冬天腌菜可以多吃吗?天气转凉,各种酱菜、腌菜纷纷登场。虽然这些小菜十分下饭,但腌菜含盐量高,不利于健康,因此,腌菜要尽量少吃。特别是蔬菜经过腌制后,所含的维生素C大都被破坏,因此腌菜不能代替新鲜蔬菜。可不能让腌菜成为我们餐桌的主角,炒菜、喝粥时放上一点即可。有相关研究表明,经常食用腌菜会升高血压,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刺激胃黏膜,导致萎缩性胃炎,进而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消化系统溃疡、结石,以及结直肠癌、乳腺癌、原发性肝癌等的发病风险。喝酒真的暖身子吗?“喝口酒暖暖身子”其实并不科学,饮酒后,血管受酒精刺激扩张,令血液加速流向皮肤,带来暖意,但这只是一时的假象。短暂温暖过后,由于血管无法及时收缩,反而会加快身体散热速度,令人感觉更冷。冬季要多吃大鱼大肉?冬季气温下降,人体热量消耗加快,人体确实需要增加食物摄入以补充能量。然而,一味追求大鱼大肉的过度滋补,不仅可能导致营养过剩,还可能引发消化不良、积食及肥胖等问题。因此,在冬季,更应注重饮食的多样性与营养均衡,确保每餐都能提供全面且适量的营养素。还有这些饮食安全要注意第一,保持清洁。触碰食物前要洗手,准备食物期间也要洗手。处理完生肉、鸡蛋后要及时洗手,然后再去处理其他食物,以免交叉污染。第二,生熟分开。生的肉、禽、海产品及其汁水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处理时要用专用的刀和案板。生熟食物使用的器皿也应有所区分,避免相互接触。第三,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适当烹调可杀死食物中几乎所有的微生物。烹调食物到达70摄氏度有助于确保安全。第四,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在冰箱中存放食物,其中的微生物也会缓慢繁殖。在冰箱中存放的剩饭剩菜不宜超过3天,即使是冬季也不能长时间把食物在外放着,同时尽量减少重复加热的次数。此外,每次做饭时应尽量按照就餐人数和饭量准备食物,减少剩饭剩菜的产生。(声明:本文转载仅为向公众传递更多科普知识的公益目的,图片文字内容源于网络及其他公众号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处理)内容 来 源 :健康中国、莆田疾控等责任编辑:水煮麻辣烫责任校对:水煮鱼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